科研入门的三个阶段
本篇纯属扯淡,如有道理均属巧合。
〇、混沌
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对所谓“权威”和“标准”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感。童年的阴影让他们不愿相信教科书中所写的一切,但他们对于知识又没有任何判断标准。他们的思想充满了矛盾和情绪化,并且拒绝深入的思考。他们可以相信一切,也可以怀疑一切。他们可以对中小学教师的随口一言深信不疑,也可以对某些玄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产生丰富的联想而产生相信的错觉。他们有时拒绝相信主流的科学结论,有时也痛斥各种伪科学骗局。这个阶段距离能够进行任何严谨的研究还很遥远。
一、相信
新生们常常是处于这个阶段的。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也尚未建立起对知识的判断标准。于是他们倾向于像海绵一样接收一切传递来的可能是知识的东西。他们对教授和教科书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并且将论文当做教材来看。不过他们已经开始对看起来不像是知识的东西产生警惕心,开始拒绝来源成谜的材料。
二、怀疑
逻辑和理性的训练常常会把学生带到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掌握逻辑的法则和判断的准则,他们开始尝试用最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接受的一切知识,然后发现即使是已经广为接受的知识,依然包含着不完整的逻辑和人造的痕迹。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会挑剔论文的错误,并开始以此对学术界产生负面的情绪。他们开始怀疑一切,怀疑科研活动的可靠性, 并且开始否定科研活动的意义。与此同时,作为怀疑论者和不可知论者,他们对于似是而非的材料比任何人群都苛刻。
三、接受
如果学生在上一个阶段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厌世情绪使他们厌恶并退出科研工作,他们有可能来到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接受现实的不完美和混乱。他们开始理解误差的不可避免和人力的极限,他们开始理解历史上的科学家们为现实所做的妥协。作为接受的结果,他们放弃对于绝对完美逻辑的追求,向实用主义靠拢。于是,他们也开始有保留地接受实验数据和对于数据的不完全归纳,以发展而非纯粹挑刺的目光看待别人的论文,虽然他们对于明显逻辑缺陷的工作依然非常严苛。至此,一个学生才算是踏上了独立研究者的第一步。